
1.“凡十一臟取決于膽”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素問·六節藏象論篇》言:“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強調了膽在臟腑生理功能中的主導地位和調控作用。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歷代醫家對此多有闡發,
主要形成2類學術觀點:其一為“十一臟指土臟”說,土臟主要包括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等,主司飲食物的受納、運化、吸收和排泄。“土臟”說強調了膽腑對脾胃等土臟系統運化功能的調控作用。膽腑功能正常則膽汁分泌充足、排泄順暢,有助脾胃的正常受納運化。反之,膽的功能失常則土臟運化受阻,可引起脘腹脹滿、納呆食少、大便不調等運化不利癥狀。
其二為“指十一臟”說。更多醫家則支持“十一臟”說,認為“十一臟”指五臟六腑。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中指出“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膽氣不升,則飧泄腸澼不一而起矣”。闡明膽主少陽春升之氣,其氣機升降直接影響臟腑功能平衡。張介賓在《類經·三卷·藏象類》中提到“故足少陽為半表半里之經,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府,所以能通達陰陽,而十一臟皆取決乎此也”,從經絡層面論證了膽的樞紐地位。而近代日本學者森立之在其《素問考注·卷第三·六節藏象論篇第九》中則從膽汁生理功能角度提出:“臟腑皆得膽汁之分配,而為刺擊生動之質。故曰‘取決于膽’也。”這一觀點為理解膽與臟腑關系提供了新的視角。總之,“十一臟”說強調了膽與各臟腑間的密切聯系。膽腑功能的正常與否與其他臟腑的機能狀態密切相關,其通過疏泄氣機、主司決斷、溝通表里等多維調控機制,對全身臟腑功能起到協調的作用。

2.膽汁酸促消化,與膽影響“土臟”功能相似
膽為六腑之一,稟少陽春生之氣,主疏泄而調暢氣機,司精汁之貯藏與排泄。其功能健旺則精汁分泌充足,排泄順暢,有助于脾胃的運化。同時,膽腑內寓相火,能溫煦中土,以助脾胃腐熟水谷。研究顯示,膽汁酸作為膽汁的主要活性成分,其生物學功能與“膽主士臟”呈現出明顯的相似性。膽汁酸具有促消化作用,可通過乳化作用等途徑促進脂肪及維生素D等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吸收。反之,膽汁酸代謝異常可誘發或加重功能性腹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消化系統疾病的相關癥狀。
此外,膽汁酸與腸道菌群存在雙向調控關系。在腸道菌群作用下,初級膽汁酸可以轉化成次級膽汁酸,這一過程受到腸道菌群構成的影響。膽汁酸代謝正常可維持腸道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的比例平衡,促進短鏈脂肪酸生成;而膽汁酸代謝紊亂可導致阿克曼菌等有益菌豐度下降,從而誘發腸屏障功能障礙。
3.膽汁酸作為信號分子,與膽調節“十一臟”功能相似
系統生物學研究揭示,膽汁酸不僅是消化介質,更是重要的信號分子,通過復雜網絡參與全身調節。這種系統性調控特征與膽調節“十一臟”的功能相似,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維度。
3.1神經內分泌調控
膽汁酸可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膽汁酸通過腦部TakedaG蛋白偶聯受體5(TGR5)等膽汁酸特異性受體發揮抑制神經炎癥反應、促進神經營養因子釋放、調節腦內神經遞質平衡等多種作用,進而調控機體的認知、情緒與決策功能。膽汁酸的上述神經內分泌調控作用與中醫理論中膽主決斷及調暢氣機以促進神機運轉的生理功能相似揭示了膽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及精神活動的調控作用。
3.2代謝穩態調節
膽汁酸在維持機體糖脂代謝穩態中發揮關鍵調節作用。研究發現,熊去氧膽酸等多種膽汁酸可以通過激活膽汁酸特異性受體,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并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同時,膽汁酸還可以通過激活TGR5受體抑制肝臟脂質的合成,并增加脂肪的消耗,從而對脂代謝產生調節作用。膽汁酸調節代謝穩態的功能與中醫膽協調臟腑氣機正常運轉的功能密切相關。膽腑功能失調則三焦氣機運轉不暢、氣滯不行、津液不化濕聚成痰、痰濕阻滯、氣血不行,進而引發機體能量進出失衡,臟腑氣血津液代謝紊亂,最終表現為糖脂代謝異常。由此可見,這種“膽-三焦-臟腑”系統性氣化失常的病理過程,與西醫學所認識的糖脂代謝紊亂在發病機制上存在相似性,進一步體現了膽汁酸作為膽腑精微物質的重要載體,在維持機體代謝穩態中的重要作用。
3.3免疫炎癥調節
膽汁酸可通過膽汁酸特異性受體介導免疫炎癥調節,其具體機制涉及調節輔助性T細胞17/調節性T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間的平衡,以及減少白介素-6等促炎因子的釋放。膽汁酸對于免疫炎癥的調節作用與中醫膽調節少陽樞機的功能密切相關。少陽樞機不利可導致氣機郁滯、郁而化火、火熱內盛等病理變化,而火熱之邪則與西醫學的免疫炎癥反應機制具有相關性。這種密切的相關性不僅揭示了膽汁酸在機體免疫炎癥調節中的作用,也為深入理解膽少陽樞機理論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3.4人體生物節律調節
膽汁酸可通過調控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來調控生物鐘節律。具體而言,膽汁酸可延長SCN區周期晝夜調節蛋白2的半衰期,并明顯提升晝夜節律運動輸出周期蛋白及腦和肌肉芳烴受體核轉位樣蛋白1的轉錄活性,從而對中樞生物鐘產生調節作用。此外膽汁酸還可通過刺激腸道分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9進而激活下丘腦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4,實現中樞與外周生物鐘的同步化調節,從而間接調控外周生物鐘節律。膽汁酸通過多重機制系統性調控核心時鐘蛋白表達,其功能與膽為樞機而調節營衛之氣運行的思想相契合,進一步印證了“膽主十一臟”的系統性調控地位。
綜上,從西醫學視角看,關于膽腑功能的“土臟說”與“十一臟說”分別對應膽汁酸的局部消化功能與系統性調控作用,二者并非對立,而是互補關系。二者本質統一于膽汁酸的多靶點調控特性,即膽汁酸既通過消化功能直接影響土臟,又通過系統信號分子網絡輻射全身,這與中醫膽功能的多元性一致,反映中醫理論“局部-整體”的雙重認知維度。
原文:張澤涵,劉弈言,周品屹,等.從“凡十一臟取決于膽”理論探討膽汁酸代謝與失眠相關性[J/OL].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12[2025-06-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74.R.20250528.1147.002.html.
備注:轉載只為分享,僅供學習交流為目的,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