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約化養殖模式下,動物的肝臟與腸道承受著巨大壓力。腸道和肝臟是一個雙向的溝通系統,在醫學上稱為腸-肝軸,直接決定了動物是將飼料高效地轉化為肉、蛋、奶,還是將營養消耗在對抗疾病和炎癥上。理解并維護好它們的“雙向奔赴”,是現代健康養殖的核心。肝臟與腸道通過兩條并行的管道系統緊密相連,一條輸送血液,另一條輸送膽汁;它們逆向而行,構成一個精密的雙向奔赴系統。
門靜脈通路(從腸道到肝臟):腸道吸收的所有物質(營養物質、藥物、毒素、細菌產物等等),并不是直接進入全身血液循環。 它們首先會被收集到“門靜脈”血管中,這條血管直接將血液輸送到肝臟,在生理條件下,約有3/4的腸道血液通過門靜脈到達肝臟。
膽道通路(從肝臟到腸道):肝細胞不斷地利用膽固醇合成膽汁。膽汁的主要成分是膽汁酸、膽固醇、磷脂和膽色素等。大部分膽汁先被暫時儲存和濃縮在膽囊中,當動物進食后,尤其是攝入脂肪時,膽囊收縮,將濃縮的膽汁通過膽總管排入十二指腸發揮乳化脂肪、調節菌群、排泄廢物等作用。

一、腸道健康如何決定肝臟負荷
腸道作為消化吸收的首要部位,腸道的狀態決定了進入肝臟的物質是營養素還是有毒物質。
1.健康的腸道
優質營養供應:健康的腸道黏膜和平衡的菌群能高效地將飼料中的營養成分水解、吸收,通過門靜脈供給肝臟。肝臟得以順利合成蛋白質、脂肪等,支持動物生長、產蛋和產奶。
有益代謝產物:有益菌發酵膳食纖維產生短鏈脂肪酸,如丁酸。丁酸不僅是腸黏膜細胞的能量來源,能加固腸道屏障,進入肝臟后還能促進糖脂代謝,為肝臟提供清潔能源,起到抗炎和健康調控作用。
2.不健康的腸道
當腸道健康受損(如因感染、炎癥、菌群失調或營養不良導致屏障功能障礙),腸道屏障完整性遭到破壞,腸道通透性增加,即發生“腸漏”(Leaky Gut)。
毒素直擊肝臟:一旦發生“腸漏”,大量內毒素、霉菌毒素、病原菌及其代謝產物會突破防線,經門靜脈直奔肝臟。肝臟作為機體最大的代謝器官和解毒中心,必須全力處理這些毒素。而肝臟長期超負荷的解毒工作會導致肝臟脂質代謝紊亂,能量用于解毒而非轉化,脂肪異常堆積發生脂肪肝,尤其在蛋禽和圍產期奶牛中常見;毒素直接攻擊肝細胞造成肝細胞損傷,導致肝功能下降,甚至發生肝炎、硬化;肝臟忙于解毒,削弱了其本身的免疫調節功能,動物整體抗病力下降。最終表現為飼料報酬降低、生長速度放緩、產蛋/產奶率下降,肝臟病變淘汰率升高。

二、肝臟狀態如何影響腸道環境
肝臟的功能狀態并非被動受腸道支配,而是通過多種機制主動且深刻地調節著腸道環境,形成關鍵的腸肝對話。
1.健康的肝臟
分泌膽汁:肝臟分泌的膽汁是腸道消化脂肪的關鍵。充足的膽汁能促進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并能抑制腸道有害菌,調節菌群平衡。
高效解毒:健康的肝臟能及時清除來自腸道的毒素,避免其進入體循環,為腸道乃至全身提供一個潔凈的體內環境。
2.不健康的肝臟
膽汁分泌不足或異常:受損的肝臟無法有效分泌膽汁,導致脂肪瀉、維生素缺乏,飼料能量利用率大幅降低,同時也導致腸道菌群紊亂。
毒素的系統性擴散:功能衰竭的肝臟無法處理所有毒素,導致毒素進入全身循環,引發全身性炎癥。這種炎癥狀態會反過來進一步加劇腸道屏障的損傷和菌群失調,形成腸肝之間的惡性循環。
營養轉化障礙:肝臟合成蛋白質、轉化營養的能力下降,無法為腸道黏膜細胞的更新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腸道修復能力變差。
三、養殖實踐中的應用:如何促進雙向奔赴
現代養殖的目標是打破惡性循環。在養殖中,建立腸肝良性互動的健康循環,其核心在于:減輕腸道負荷、加固腸道屏障、支持肝臟功能。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從多方面入手。
1.飼養管理與原料控制
嚴控飼料原料:杜絕霉變原料,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劑是減輕腸肝負擔的第一道防線。
科學配方:避免過量不易消化的蛋白,使用膨化、發酵等預處理工藝提高飼料消化率,從源頭減少內源性毒素的產生。
減少應激:避免密度、濕度、溫度不當,保證通風,提供穩定環境。良好的飼養管理可減輕動物應激,從而降低對腸-肝軸的負面影響。應激會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增加腸道通透性,是“腸漏”的重要誘因。
2.維護肝臟和腸道健康
在基礎保障之上,通過營養手段主動塑造健康的腸道環境和強大的肝臟功能。
3.膽汁酸的應用
在構建腸肝良性循環的綜合策略中,外源性膽汁酸的應用已超越傳統的內源乳化劑的角色,逐漸成為調節腸肝軸功能的一種多效性戰略添加劑。其作用機制涵蓋消化促進、菌群調控、毒素清除以及代謝調節等多個層面,對腸道和肝臟健康均具有關鍵影響。
對腸道:促消化、調菌群、減毒素。
在腸道方面,膽汁酸通過高效乳化脂肪增強脂質消化吸收,提升飼料能量利用效率,從而減輕后腸消化負擔。同時,膽汁酸可選擇性抑制革蘭氏陽性致病菌(如梭菌)生長,維護菌群結構平衡,并能夠結合內毒素(LPS)及霉菌毒素,減少其腸壁透過與吸收,降低系統性炎癥風險。
對肝臟:利膽、解毒素、肝再生、調代謝。
對肝臟而言,外源性膽汁酸可刺激肝細胞分泌膽汁并改善膽流,有效預防膽汁淤積;其通過競爭性結合毒素、激活解毒酶系統,增強對內源性與外源性毒物的解毒能力;還可減輕肝臟氧化應激與炎癥損傷,保護肝細胞功能。此外,膽汁酸作為重要的信號分子,通過法尼醇X受體(FXR)等信號途徑促進肝細胞增殖與分化,有助于肝臟再生與結構修復;此外,還可通過FXR和TGR5調控糖、脂和能量代謝。
因此,在畜禽生產中,膽汁酸不僅有助于改善生長性能和飼料轉化率,更在整體健康調控、肝腸功能維護和抗應激方面展現出多方面的應用價值,是一種具有廣闊前景的功能性添加劑。
四、小結
在動物養殖中,腸與肝的“雙向奔赴”是一個關乎經濟效益和動物福利的核心生理過程。養殖生產中,維護好腸-肝軸的平衡,是實現無抗養殖、提高飼料轉化率、保障動物健康、降低死淘率的必由之路。通過“飼養管理+原料控制+腸道保健+肝臟健康”的綜合方案,可以主動干預腸-肝軸,有效打破“腸道損傷→肝臟中毒→代謝紊亂→生產性能下降”的惡性循環,最終實現提高飼料報酬、增強抗病力、改善動物健康和生產性能的目標。補充膽汁酸是實現腸肝雙向奔赴過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橋梁之一。